欢迎来到安博全站app,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柴油发电机组源头制造专注生产研究十年 欧盟标准 双效合一
全国咨询热线:0523-868002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铜金属产业及其上市公司布局

时间:2024-09-26 00:34:08 作者:行业动态 点击:1 次

  :中国2020年精炼铜消费为1452.7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58.50%,位列全球第一。但是中国的铜矿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2.98%,为2600万吨。另外,中国的自有铜矿产量也仅为170万吨,全球铜矿总产量的占比也仅为8.5%。自有铜矿产量根本不能够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因此我国需要从智利和秘鲁等国大量进口铜矿、阴极铜等铜资源。

  应用方面,铜被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力、电子、空调、交通运输及建筑等领域,不过电力行业的铜消费是最大消费领域。2020年我国铜产品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电力设备,占比高达52%,其次为空调制冷,占比15%,再次为交通运输、电子科技类产品和建筑。以往如电网投资(电力领域)、建筑等传统领域能拉动铜资源的消费周期,而现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新能源汽车、5G通信、半导体国产替代等新的产业需求必将促使新一轮的铜消费增长期。。

  2021年4月以来伴随着量化宽松、新冠疫情后复工扩产、碳中和等预期,铜价迅速增加,并于2021年5月价格达到峰值。随后的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期间,铜价先跌后涨,经历U型结构,并于2021年10月达到新一轮的铜价高点。随后又跌至7万元/吨左右,最新的趋势表示,铜现货金已由70469元震荡且微弱上浮至71180元。

  国内铜资源相关上市公司分布在铜矿开采,铜矿及铜冶炼,铜的深加工等产业链环节,综合看来,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铜价变动趋同。铜价快速上涨时股价攀升较快,铜价平稳时股价变化小甚至负增长。另外,整体来说,上游资源型上市公司的涨幅程度大于电解铜箔及深加工行业上市公司。

  从2020年以来多数A股上市公司的股价都增长了,但2022年4月(即中国抗新冠取得阶段性胜利)至今的增长幅度更大,继五矿资源后的行业新龙头紫金矿业增幅了171.9%,其他上市除了中国黄金都呈正增长率。但港股上市公司增幅更为明显。

  2021年6月以后铜价涨势稍停,铜价步入震荡前行趋势,相应的1年前、6月前至今的增长幅度小了很多,不少上市公司的增长幅度还是负值。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的铜矿储量为87000万吨。智利、秘鲁和澳大利亚为铜矿储量前三的国家,储量分别为20000万吨、9200万吨和8800万吨,占比分别为22.99%、10.57%和10.11%。中国的铜矿储量较少,仅为26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2.98%,全球排名为第6。

  从全球铜矿储量趋势来看,全球的铜矿储量逐年增长。智利一直是铜矿储量较多的国家。2008年开始秘鲁的铜矿储量开始增长,2010年澳大利亚的铜矿储量也逐年增长。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995年至2016年时间段内全球的铜矿产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于2016年达到历史产量高点2010万吨,2016年后全球铜矿产量呈下滑趋势。2020年全球铜矿产量为2000万吨,其中智利、秘鲁和中国的铜矿产量分别为570万吨、220万吨和17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占比分别是28.5%、11.00%和8.5%。从趋势图中不难发现,智利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铜矿产量国,秘鲁、中国和刚果都在2010年开始慢慢地增加产量。我们也发现,铜矿储量较多的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墨西哥反而产量低于秘鲁、中国和刚果。

  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球精铜产量与消费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整体而言2010年以后每年的精铜消费量明显大于产量。

  2020年全球精铜的消费量和产量分别为2503万吨、2443.7万吨,虽然是新冠疫情期间,但是铜的需求和产量均没再次出现下滑,并达到了历年来新高。

  基于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数据,分析对比全球历年来每年前10个月的精炼铜消费量和产量情况。2015年以来消费量与产量的差值逐年增加,即消费量大于产量,精炼铜供不应求,直到2021前10月差值缩减。同时,全球精炼铜的消费量和产量都呈增长趋势,2020年前10月、2021年前10月的精炼铜消费量分别为2077.6万吨、2080.8万吨, 2020年前10月、2021年前10月的精炼铜产量分别为2023.7万吨、2058.7万吨,2021年全球全年的精炼铜消费量和产量有望达到历史最高。

  精炼铜大多数来自是原生铜和再生铜。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数据,全球再生铜产量来源的占比历年来都较低,保持在12%至18.01%之间。例如2020年,原生精铜和再生铜产量分别为2056.2万吨和387.6万吨,其中再生精铜占全球精铜产量的仅为15.86%。2021年铜消费和铜产量有望新高。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球的精炼铜消费逐年增长,中国的精炼铜消费占比也逐年增长。2000年以来中国精炼铜的消费迅速增加,2020年中国内地的精炼铜消费1452.7万吨,在全球消费总量的占比高达58.50%,位列全球第一。持续不断的增加的铜资源需求,侧面也说明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的铜矿储量较少,仅为2600万吨,在全球总储量占比也仅为2.98%。而且铜矿的自有产量仅17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5%,但我国却是最大的铜冶炼国。根据智利国家铜业委员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冶炼铜产量规模达到727.47万吨,占全球冶炼铜产量的39.56%,因而我国需要大量进口铜矿资源。

  铜产业的最上游是铜矿开采,经过选矿后获得铜精矿(或者铜矿砂),再火法冶炼后获得粗铜(也叫阳极铜),再氧化精炼脱杂精炼或者铸成阳极板进后电解获得精炼铜(或称阴极铜、精铜、电解铜),最后加工成铜材。而再生铜的话,可直接制成阳极铜进入冶炼流程。

  当前,已探明含铜矿物约200余种。在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铜矿石中,根据铜矿石中铜元素赋存形态划分,铜矿石可分为硫化铜矿石及氧化铜矿石两类。其中硫化铜矿石最重要的包含黄铜矿、斑铜矿及辉铜矿,氧化铜矿石最重要的包含蓝铜矿、赤铜矿及孔雀。

  俗称“粗铜”,是以铜精矿为原料熔炼的铜中间产品,一般含铜量98%~99%,是仍含有金银铅锡等较多杂质的铜合金,为电解法生产阴极铜的原料。

  将粗铜(含铜99%)预先制成厚板作为阳极,纯铜制成薄片作阴极,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作为电解液。通电后,铜从阳极溶解成铜离子(Cu)向阴极移动,到达阴极后获得电子而在阴极析出纯铜。

  海关总署统计的铜资源进口类型最重要的包含:铜矿砂及其精矿、未锻轧铜含量99.9935%的精炼铜阴极、未锻轧其他精炼铜阴极三种类型。我国的铜矿砂及精矿进口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的进口量有下滑,但2021年又迅速增加至历年来最高,达到了2298.15万吨。智利和秘鲁是最主要的进口国,2021年分别为889.67万吨、554.78万吨,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8.71%、24.14%。

  我国“未锻轧铜含量99.9935%的精炼铜阴极”的进口量波动较大,2021年各国的进口量都有不同程度缩减。2020年达到最大值375.03万吨,2021年为239.51万吨,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值。智利是最大的进口来源,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119.78万吨和69.5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占比分别是31.94%和29.053%。

  据中国海关数据,“未锻轧其他精炼铜阴极”的进口量2020年及以前呈逐年增长趋势,2021年合计进口42.4万吨,低于2020年的50.79万吨,除了菲律宾和韩国的进口量其他各国均有缩减。哈萨克斯坦、智利和塞尔维亚为“未锻轧其他精炼铜阴极”的主要进口国,2021年分别为26.27万吨、6.10万吨、3.28万吨。

  我们从前述铜资源进口趋势发现“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逐年增加,而“未锻轧铜含量99.9935%的精炼铜阴极”和“未锻轧其他精炼铜阴极”的进口量却在2021年下滑了。因为精炼铜阴极的进口价上着的幅度远大于“铜矿砂及其精矿”的上着的幅度。如下图所示,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年5月开始相关铜资源进口均价大面积上涨,2021年5月以后价格相对平稳。“铜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均价上着的幅度更小。

  我国“铜废料及碎料”的进口量远大于出口。基于铜资源需求的增长,2021年我国“铜废料及碎料”大幅度增长,进口量为169.27万吨,超过2019年和2020年。

  国内涉及铜生产的上市企业主要有铜陵有色(000630)、江西铜业(600362)、云南铜业(000878)、紫金矿业(601889)、中国大冶有色金属(00661)、中金黄金(600489)、白银有色(601212)、豫光金铅(600531)、恒邦股份(002237)、锡业股份(000960)、西部矿业(601168)、金田铜业(601609)等。

  中国对铜矿石的开采利用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夏畈镇幕阜山东北角的铜陵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已知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铜矿遗迹,该遗址证明了中国具有三千年以上铜矿石开采历史。1952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自此中国铜矿石行业郑重进入工业化大规模开采利用进程。伴随着开采设备、开采技术的进步及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中国铜矿石行业现已形成良好的市场运行模式及完整的产业链结构。

  据中国自然资源部《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1》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我国的铜矿储量为2701.30金属万吨。中国铜矿石资源分布广泛,但资源相对集中。在已查明矿产地中,除天津以外,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均有不同规模铜矿资源。中国铜矿资源大多分布在在西北、西南及华南等地区。其中,西藏、江西、云南三个省区合计占比超过60%,又以西藏为最多25%左右。此外,内蒙古、新疆、安徽、黑龙江、甘肃等地区均具有较丰富的铜矿资源,上述8省合计占比超过75%。

  目前我国主要有7个铜生产基地,分别是江西铜基地,云南铜基地,白银铜基地,东北铜基地,铜陵铜基地,大冶铜基地,中条山铜基地。同花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江西、安徽和山东是我国铜金属产量最多的省份。2021年我国铜产量达新高,仅江西铜产量就达到119.15万吨。

  1978年国家把江西铜基地列入国家重点建造项目。1979年建立江西铜业公司,现具有“六矿两厂”,即德兴铜矿、永平铜矿、武山铜矿、东乡铜矿、城门山铜矿(待建)、银山铅锌铜矿和贵溪冶炼厂、上海冶炼厂。六个大中型矿山具有探明的铜储量合计1387万t,其间德兴铜矿是超大型铜(钼)矿田,德兴铜厂矿山1993年构成10万t/d采选规划,变成亚洲特大型矿山之一。

  另据国际铜研究小组统计,2020年全球产能前20的冶炼厂中,中国共占有8席。其中,江西铜业所属贵溪冶炼厂以60万吨年产能位居全球首位。如下图可见,我国是全球精炼铜生产第一大国,大型冶炼厂数量相较其他几个国家更多。

  截至2020年末,从矿山权益来看,全球十大铜矿主要被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嘉能可、必和必拓、自由港、日本财团垄断。智利国家铜业公司拥有1座十大铜矿;嘉能可拥有2座十大铜矿;必和必拓拥有2座十大铜矿;自由港拥有2座十大铜矿;日本财阀参股5座。具体如下表所示:

  紫金矿业:全球拥有超过6200万吨铜资源储备,相当于中国总量的一半,铜行业龙头公司;

  云南铜业:外抓资源,内降成本。铜陵有色:米拉多铜矿复产,资源自给率提升;

  铜陵有色:年自产铜精矿含铜约5-6万吨,铜冶炼产能约150万吨,铜材深加工综合产能约45万吨;

  五矿资源:2021年铜产量(电解铜加铜精矿含铜)为33.97万吨,矿产铜主要来自于秘鲁的LasBambas,为全球十大铜矿生产商之一。

  西部矿业:我国第八大铜精矿生产商,包括国储量第六大的铜矿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国内第二大单体铜矿西藏玉龙铜矿。

  铜(Copper)是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金属。距今4000年前,夏朝慢慢的开始使用红铜,即锻锤出来的天然铜。古代虽然可开采的矿藏相对稀少,但并不难从铜矿石中提取纯铜。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的炼铜器具展示了古人炼铜的一种方法,即将孔雀石CuCO3﹒Cu(OH)2和石青2CuCO3﹒Cu(OH)2等矿石在空气中燃烧后得到铜的氧化物,再利用碳还原得到金属铜。另一种炼铜方法则是利用天然铜的化合物进行湿法炼铜,西汉《淮南子·万毕术》中记载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就是硫酸铜,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炼铜的国家。

  13世纪,瑞典法伦铜矿用水分离出硫酸铜并使之流淌过铁屑表面,铜会沉淀并形成薄层,这种湿法炼铜术是当时瑞典法伦巨大的财富来源。此外,古人为了更好的提高铜制品硬度,把锡掺到铜里制成铜锡合金即青铜,青铜器件坚硬、易熔、易铸造成型且稳定性较好,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就了我国历史上辉煌的青铜器时代。

  在近代工业中,铜被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20世纪60年代,电力电子领域用铜量占到28%,到目前为止,我国电力电子应用占比已超过50%。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解铜作为最优质的导电金属,其主要消费市场也由2000年以前的欧美国家逐步转移到2000年后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如下图为我国铜行业链及2019年终端消费情况。

  根据《赣州腾远钴业招股说明书》,2020年全球铜产品的最大消费领域为电子电气行业,占比约31%,其次为建筑行业,占比29%,第三大主力消费领域为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而我国铜产品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电力设备,占比高达52%,其次为空调制冷,占比15%,第三、第四、第五分别为交通运输、电子科技类产品和建筑。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最适合作为导体的金属材料。根据安泰科数据,2020年电力用铜占我国铜总需求的52%。

  电力行业铜需求大致上可以分为电力输送和电机制造,应用最重要的包含:(1)电力输送,由于铜拥有非常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广泛地应用在电线电缆、变压器、汇流排和联接器等;(2)电机,也是利用铜合金高导电和高强度的特性,在电机中的定子、转子和轴头等用到铜合金。根据国际电力网数据,电机整个工作寿命期间消耗的电力成本能够达到其本身成本的200倍,研究节能的高效电机比起节省少量成本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发展的高效电机铜绕组的使用量要增加25%-100%,我们大家都认为单位电机耗铜量有望持续增加;(3)通讯电缆,目前虽然光纤电缆在通讯干线上逐渐取代铜电缆,但把电能转化为光能,以及输入用户的线路仍需使用大量的铜。随着5G通信的发展,我们大家都认为光纤电缆和铜电线的需求仍然有较好的前景;(4)住宅电气线路,随着经济发展与家电的普及,住宅用电需求持续上升,带来住宅线路用铜的增长。

  国家电力工程建设投资最重要的包含电网工程投资和电源工程投资。电源和电网是是电力行业铜消耗的大多数来自,如下图所示。所以国家电力投资的多少影响着铜资源的消耗量。

  以往,国家电网曾对电网投资规模进行压缩。例如2019年11月底,国家电网内部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控电网投资的通知》(826号文),明确释放严控电网投资的信号。实际上2016年至2019年的电网投资和电源投资都是下滑的。2020年开始,受碳中和利好,电力工程建设投资猛地增加,2021年更是达到2010年来的最高金额1.0481万亿。但是电网工程的投资额却变化不大。所以,传统的电力投资不会怎么增加铜的消耗量。

  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投资金额由2019年的7995亿大幅度增长至2020年、2021年的9944亿元、10481亿元。电力投资的增长金额大多数来源于电源工程的风电、核电等新能源方向投资,特别是风电。

  我国电力建设投资主要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2021年11月,南方电网公司近日印发的《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总体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对比“十三五”时期,南方电网公司“十四五”计划投资额增加了33%。结合此前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投资规模约为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计划投资额将接近3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整体增加了3000亿元左右。随国家电网在“七交五直”特高压工程、乡村电网发展规划(2018-2025年)、“十四五规划”等重大工程上持续推进,预计我国电力投资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国网和南网的投资增速,将带动铜在我国电力行业的需求增速。

  铜是家电产品中的重要原材料,根据安泰科数据,2020年空调及制冷耗铜占我国铜需求总量的15%,是铜消费需求第二大的下游。家电用品使用类型既包括通用铜材,如接插元件、开关等,也包括专用铜材,主要使用在于冰箱和空调等家电,如空调用内螺纹管、微波炉磁控管、电冰箱散热管等。

  在空调等制冷装置中铜管是重要材料,大多数都用在(1)制造换热器。例如蒸发器、冷凝器等;(2)制造连接管道和管件,连接空调室内机与室外机等。

  我国家用空调产量在2020年6月开始走出疫情影响,同比增速转正。2021年1-12月我国空调产量达到21836万台,同比增长3.66%。随着2021年全世界疫情出现拐点,经济整体复苏叠加低基数因素,2022年空调产量增速有望持续增长,恢复并超过疫情水平。

  我国冰箱产量受疫情影响较空调小,2020年5月产量同比增速转正以来,一直维持月度较高的增长态势。2021年1-12月我国家用冰箱产量达8992万台,同比减少0.25%。预计预计2021-2022年冰箱在海外需求复苏带动下,整体产销有望保持稳定。

  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抵抗腐蚀能力,在建筑行业可用来生产建筑面板、雨水管、上下管道等,又因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所以也可用于制作装饰品等。根据安泰科数据,2020年建筑耗铜占我国铜下游需求的8.1%。

  建筑中使用的铜包括:(1)电力和通信系统线路用铜:根据钢易有色金属网数据,电线电缆是建筑主要用铜主体,占到了建筑用铜的71%,包括了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其中电线电缆又集中使用在配电,布线)供水系统的管路需要用到铜水管及弯头、三通等铜管件;(3)建筑中的装璜及房屋的装饰也用到一部分铜材,如把手、门锁、灯具等。

  2020年受新冠疫情以及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我国房地产投资减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12月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达19.8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37%;但1-12月我国房屋竣工面积累计达10.1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17%。2022年初,国家房地产政策有所松动,地产新开工及竣工有望持续向好,拉动建筑建设过程中供电供水等用铜需求。

  碳中和”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地位持续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在这2大趋势下全球铜需求将获得新增发展空间。碳中和要求电力行业逐步向清洁能源转型,新能源诸如光伏、风电基建有望拉动电网投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国家能源局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新增装机容量由2019年的10173万千瓦大幅度增长至2020年的19087万千瓦,新增装机大多数来源于风电、水电和太阳能。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为17629万千万,相比2021年下滑7.63%,新增容量大多数来源于风电、水电和太阳能,但风电新增相比2020年下滑了33.62%。

  2022年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在《推动“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中表示,我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明确要求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而2021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的装机容量之和仅为6.35亿千瓦,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相较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光伏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较为分散,需要用电线把散布在地表上的太阳能发电板和风机连接起来,因此增加了铜需求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衍生出的其他应用如空气源热泵设备,也需要大量的铜。空气源热泵相对于一般的热源设备更加节能,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煤改清洁能源”的重要工具。

  国际铜业协会(ICA)的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系统中铜的平均用量是传统发电系统的8-12倍,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每兆瓦用铜量为4吨,风力发电机组每兆瓦用铜量为2.5-6吨。据安信证券推算,在清洁能源革命背景下,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及配套等领域对铜的需求量有较大提升。相对于2020年,2021-2025年清洁能源领域对铜的需求增量为166万吨、185万吨、211万吨、240万吨、270万吨;相对于2020年,2030年清洁能源对铜的需求增量将达410万吨。

  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1)独立光伏电站也成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包括边远地区的村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通信信号电源、阴极保护、太阳能路灯等各种带有蓄电池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2)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太阳跟踪控制管理系统等、铜导线等设备组成。其中汇流箱、变压器、铜导线等组件含铜量较多,尤其是导线,主要是发电组件通常分散较广,需要长距离的电源电缆和接地电缆来连接。

  铜对于太阳能的收集,存储和分配至关重要,铜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用性可提高光伏电池和模块的效率以及性能。根据铜开发协会的数据,含有铜线缆、电线和管道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其铜的使用量是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的4-6倍。根据星展银行研究表明,光伏系统中铜的需求强度约为5.5kg/KW,约为传统火电系统铜使用强度的5倍。

  组成风力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塔架、发电机、齿轮增速器、变桨偏航系统、桨叶、联轴器、电控系统、发电机、电流变化器、变压器及导线等。其中发电机、变电器、变压器和导线是主要的用铜领域。据星展银行数据,海上风电装机的铜使用强度约为10kg/KW,陆上风电铜使用强度为4kg/KW,而常规火电铜使用强度仅为1kg/KW。根据Woodmac数据,风电项目中58%的铜消耗来自于电缆设备。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没有明显区别,自下而上分为风电场运营、风电整机制造、风机零部件制造三个环节。

  2020-2021年全球各经济体对新能源汽车都提出了补贴和促进政策,其中中国仅2020年就颁布了近十项政策,主要内容为延长补贴期限,完善财税支持政策,下乡促销等。根据我们国家汽车技术发展总体目标,到2025年,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50%以上,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20%左右;到2035年,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100%,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占总销量50%以上。

  相较传统燃油车,电动车的铜消费场景更多,电池、变频器、电动机等部件中都有对铜的使用,关联产业如新能源车充电桩也将成为助推铜需求量开始上涨的重要领域。ICSG调查资料显示,纯电动车铜消费为83kg/辆,比传统燃油车高出60kg/辆,插电混动车铜消费为60kg/辆,比传统燃油车高出37kg/辆。

  根据国际铜业协会和IDTechEx最新的研究数据,目前纯电动乘用车平均单车用铜量约为83kg,是传统燃油车的3~4倍,其中锂电池、逆变器、电机、高压连接线均为电动汽车带来铜增量需求。按照单车83kg用铜量来算,10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将带来8万吨铜需求,而1000万辆电动汽车将带来80万吨铜需求。

  从产业研发周期和商业化规律来看,锂离子电池仍将长时间占据动力电池主流地位。金属箔是锂离子电池集流体的主要材料,铜箔因拥有非常良好的导电性、质地较软、制造技术较成熟、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首选。根据高工锂电和国内锂电铜箔龙头嘉元科技招股说明书,1KWH动力电池消耗6μm锂电铜箔约0.83kg,一台国产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搭载53KWH电池,将消耗40kg铜箔。

  跟传统内燃机工作原理不同,电动汽车采用的是电机驱动,电机内部需要大量使用铜线组(即漆包线相关这类的产品)。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厂商的新能源汽车选择使用PMSM(永磁同步电机)。根据国际铜业协会(International Copper Association) 数据,该类型电机每KW用铜量在0.1kg左右,大多数电动车电机驱动功率在100KW左右,仅电机一项用铜量就超过10kg。而最新的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电机功率为202KW,意味着一台Model3光电机需要20kg。

  锂电池、电机等器件的连接,客观上需要更加多的连接线、接头,铜仍是其中金属材料首选,铜相对于铝来说延展性更好更易于小口径加工。若要达到同样的电流传输效率,一辆电动汽车中所需使用的铝线%,因此不能适应电动汽车的空间设计。汽车电子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能预见的是,未来电动汽车也将具备慢慢的变多的电子传感器,铜的需求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总的来说,根据国际铜业协会和IDTechEx最新的研究数据,目前纯电动乘用车平均单车用铜量约为83kg,是传统燃油车的3~4倍,其中锂电池、逆变器、电机、高压连接线均为电动汽车带来铜增量需求。按照单车83kg用铜量来算,10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将带来8万吨铜需求,而1000万辆电动汽车将带来80万吨铜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充电桩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交流充电功率通常在3~22kw不等,充电时间6-10小时;直流快充功率为30~200KW,充电时间为0.3~1小时;直流快充功率具备逐步提升的态势,最新的特斯拉V3超级充电桩的峰值充电功率能够达到250KW。

  充电桩中主要用铜包括电线电缆、充电机模块、接插件以及各种开关。据BNEF、SMM等,家用充电桩用铜量2-5公斤/个,公共充电站用铜量4-7公斤/个,直流充电桩用铜量25~70公斤/个。除此之外,与之配套的储能、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构建也需要大量的铜线缆。

  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21.9万台,车桩比达到3.4:1;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此前发布报告称,全球公共充电桩市场发展迅速,2019年底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92.7万个,再考虑到私人充电桩,我们预计2019年底全球充电桩车桩比约3.5:1

  铜箔是通过电解、压延或溅射等方法加工而成的厚度在200μm以下的极薄铜带或铜片,在电子电路、锂电池等相关领域应用广泛。根据加工方法的差异,铜箔可大致分为电解铜箔和压延铜箔。电解铜箔是指将铜原料制成硫酸铜溶液,再利用电解设备使溶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沉积成铜箔;压延铜箔是通过物理手段将铜原料反复辊压加工而成。

  根据铜箔厚度不同,电解铜箔可大致分为极薄铜箔(≤6μm)、超薄铜箔(6-12μm)、薄铜箔(12-18μm)、常规铜箔(18-70μm)和厚铜箔(>70μm);根据表面状况不同可大致分为双面光铜箔、双面毛铜箔、双面粗铜箔、单面毛铜箔和低轮廓铜箔(VLP铜箔)。

  根据应用领域不相同,电解铜箔分为锂电铜箔和电子电路铜箔两类,目前电子电路铜箔仍为电解铜箔的主要种类,2020年出货量占比为70%。锂电铜箔是锂电池的核心部件,约占电池质量的13%,成本的9%。锂电铜箔的“薄化”以及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的进口替代是行业主要的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CCFA)数据,2020年我国电解铜箔总产能达到60.5万吨,同比增长13.4%,产量为48.9万吨,同比增长13.5%,销量为48.5万吨,同比增长15.5%,行业出售的收益达到355.5亿元,同比增长16.6%。

  根据CCFA数据,2016-2020年,我国电解铜箔的产能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6.3%,进入迅速增加阶段。中国电解铜箔产能的迅速增加主要得益于2016年以来国内锂电铜箔产能建设加速。根据上海有色网(SMM)数据,2015-2020年,我国锂电铜箔产量从5万吨增至15.3万吨,年均增速高达25.6%。至2020年,锂电铜箔占整体铜箔产量比例上升至31%,产量占比呈现逐年提高趋势。

  受政策鼓励的积极影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硬件、软件、服务等核心技术体系加速重构,将带动电解铜箔产业进入新的成长通道。

  电子电路铜箔又称为PCB铜箔,是沉积在线路板基底层上的一层薄的铜箔,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被大范围的应用于通讯设备、汽车电子、消费电子、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工业控制及医疗等行业,是现代电子信息产品中必不可少的电子元器件。

  PCB铜箔CCL及PCB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起到导电体的作用。PCB铜箔一般较锂电池铜箔更厚,大多在作为PCB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材料,电解铜箔随着PCB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普遍应用,譬如大功率PCB在高档汽车安全性、稳定性方面体现出其独特性能和优势,应用于大功率PCB的高档电解铜箔也受到汽车行业的高度关注。随信息传递向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PCB工业亦持续快速进步,同时推动着电解铜箔行业快速向前发展。

  PCB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通讯电子、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军事航空和医疗器械等。从2019年全球PCB市场应用领域分布占比来看,通讯电子市场仍然是PCB产品应用占比最大的领域,市场占有率为33.0%,其下游应用包括移动手机、通信基站建设两个方面。计算机(包括个人电脑)也是PCB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市场占比28.6%。排名第三的是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市场占比14.8%。

  近年来,我国在5G商用的战略布局上不断加码,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商用列为当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后续有关部门也已逐步完成5G试验频段分配和临时牌照颁发等具体工作。《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我国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助力产业升级。

  2021年,工信部颁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明确支持工业公司建设5G全连接工厂,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探索5G专网建设及运营模式,规划5G工业互联网专用频率,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并提出到2023年,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等重要行业,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实现突破。PCB铜箔产业将受益于5G商用的国家战略,在未来实现稳定快速的增长。

  全球PCB产业链最早由欧美主导,随着日本PCB产业的兴起,逐渐形成美欧日共同主导的格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受益于成本优势和旺盛的下游商品市场需求,亚洲地区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电子科技类产品制造基地,全球PCB产业重心亦逐渐向亚洲转移。2008年至2019年,美洲、欧洲和日本PCB产值在全球的占比不断下降,产能在近十余年内呈现出由日韩及中国台湾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

  目前全球PCB产业大多分布在在亚洲地区,Prismark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亚洲PCB产值在全球占比达到93.1%,其中中国大陆市场产值为350.5亿美元,市场占比达53.7%,为全球最大的PCB生产基地。其次是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美国与欧洲市场占比较小,均不到5%。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2020-2025年,全球不同国家及地区的PCB产业将呈现不同的发展形态趋势。中国大陆PCB产值将保持5.6%左右的复合增速率,系主要生产国中增速第二快的国家,仅次于亚洲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不含中国大陆与日本)。日本、美洲和欧洲未来五年CAGR分别是5.4%、4.3%和3.5%。2015-2025年,主要国家和地区PCB产值规模及预测表如下图。预计2025年中国PCB产值占比将由48.35增长至53.4%。

  近年来,中国PCB制造产业快速的提升,根据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主要PCB厂商排名,中国大陆排名靠前的企业有鹏鼎控股、东山精密、健鼎科技、深南电路、华通电脑等。此外,下游应用各细致划分领域均存在各自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包括华为、联想、汇川技术等。,

  而上游PCB用电解铜箔已形成数十家PCB铜箔制造商。根据CCFA数据,2020年我国电子电路铜箔领域内资企业的产量占比偏低,其中产量排名第一的建滔铜箔为港资企业,排名第二和第四的南亚铜箔和长春化工为台资企业。内资企业中产量占比最高的为安徽铜冠铜箔,2020年产量占比约为8%,与前两位企业差距较大。

  在高端铜箔各品种中,应用最多、产量最大的是低轮廓铜箔,其中主要为RTF铜箔、低轮廓(VLP)及极低轮廓(HVLP)铜箔。低轮廓铜箔主要使用在于高频高速电路,长期以来是国内外铜箔企业努力抢占的技术高地。根据CCFA统计的2020年全球低轮廓铜箔产量数据,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低轮廓铜箔产量遥遥领先,尤其是日本在VLP铜箔和HVLP铜箔领域的一马当先的优势较强。

  而高端电子电路铜箔利润率远超传统铜箔。日本是传统的高端铜箔出口国,2021年1-10月,日本出口铜箔16513吨,平均出口金额高达28162美元/吨,接近同期中国铜箔出口均价的两倍。高端电子电路铜箔的盈利能力远超普通铜箔,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并实现量产的企业有望抢占盈利先机,并持续提升利润率水平。高端电子电路铜箔将成为内资企业的发力点。

  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的生产在中国内地仍处于分散状态,各企业的产销规模较低,竞争力薄弱。2018年至今,除高频高速电解铜箔领域内资公司实现一定突破,将海外企业商品市场占比降至80%左右,目前内地在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公司包括安徽铜冠、德福科技、江铜耶兹、金宝股份等。

  对新能源汽车而言,动力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是影响汽车续航能力的重要的条件。锂电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充当负极活性材料的载体;同时又充当负极电子收集与传导体,其作用则是将电池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产生更大的输出电流。尽管锂电池铜箔在锂电池成本占比不高,大概在5~10%左右,但对电池综合性能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因此,锂电铜箔是锂电池不容忽视的重要部件。

  锂电铜箔可分为薄铜箔(12~18微米)、超薄铜箔(6~12微米)和极薄铜箔(6微米及以下)。在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的背景下,采用更加轻薄的铜箔材料可在保持电池容量不变的同时降低电池总体质量,从而提升质量比能量密度。

  根据高工锂电预计,2021-2025年全球锂电铜箔需求量将从31.5万吨增至101.2万吨,CAGR达到40%。预计锂电铜箔需求的迅速增加将导致2021-2022年铜箔行业出现供不应求,行业迎来景气周期。由于大量锂电铜箔企业启动产能扩张以及传统铜企“跨界”参与铜箔行业竞争,我们预计2023年锂电铜箔产能将迎来跃升,达到91万吨,导致全球锂电铜箔产能过剩达到14.5万吨,行业供需格局走向宽松。

  而国内,2019年中国锂电池铜箔(含港澳台日本等在大陆生产的外资企业)出货量为11万吨,同比增长17.0%,增速有所下滑,主要是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调整期,增速放缓,对锂电池铜箔的需求放缓。

  2020年,受上半年新冠疫情及6um锂电铜箔加速替代8um铜箔影响,我国全年锂电池铜箔出货量为12.5万吨,增速会降低,其中含内资企业出货的10.5万吨及外资企业的2.0万吨。

  2021年上半年锂电铜箔月出货量延续2020年四季度的增长态势,2021年1-6月份总出货量为11.5万吨,达到2020年全年出货的90%以上,GGII预计2021年锂电铜箔出货24万吨。未来几年,受锂电池市场迅速增加带动,中国锂电铜箔市场保持着快速地增长的趋势。GGII预计,到2025年中国锂电铜箔出货量将达63万吨,2020-2025年CAGR为38.2%。

  从细分应用领域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依旧是中国锂电池铜箔市场保持高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调研统计,2020年动力电池用锂电池铜箔出货量为7.4万吨,在中国锂电池铜箔中的占比超过50%。GGII预计,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545GWh,动力电池用锂电池铜箔需求将突破51.2万吨,2020-2025年CAGR将达47.2%,成为中国锂电池铜箔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CCFA(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锂电池铜箔产能为22.9万吨,产量为15.3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7.0%。根据GGII数据,当年我国锂电池铜箔出货量为12.5万吨。整体而言,2020年锂电池铜箔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现象。从产品结构角度上看,锂电池铜箔产品供需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一方面随着6μm及以下极薄铜箔产品渗透率的提升,GGII预测在不增加另外6μm及以下锂电池铜箔产能的情况下,6μm及以下锂电池铜箔市场将产生供给缺口;另一方面,6μm以上锂电池铜箔市场已出现由于产品订单少导致的经营效益低下、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情况。

  根据CCFA数据,2020年中国锂电铜箔产量为15.34万吨,同比增长10.8%,其中内资企业产量为14.60万吨,占比达到95.2%。得益于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起步较早且发展迅速,中国企业在锂电铜箔领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龙电华鑫、诺德股份和嘉元科技是排名前三的锂电铜箔生产商,产量占比合计为51%,与其余企业的市占率拉开显著差距。

  在其他体系不变前提下,锂电池中使用的铜箔越薄,重量就越轻,质量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越高。8微米铜箔动力电池主流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为228.8Wh/Kg,如采用6微米和4.5微米铜箔,锂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提升5%和9%。此外铜箔厚度越薄,单位电池铜的用量减少,更有助于电池成本降低.。目前8微米铜箔锂电单位铜用量为800吨/GWh,6微米和4.5微米铜箔单位电量铜的用量降低为620吨/GWh和450吨/GWh,无论是成本上,还是提高电池性能方面,采用薄铜箔的益处显而易见。

  2017-2020年国内锂电铜箔行业经历了从8μm产品向6μm产品切换的过程,2019年6μm铜箔产量占比达到41%,超过8μm铜箔成为第一大品种。2020年则是新产品4.5μm铜箔的放量元年,当年产量达到4745吨,产量占比约为3%,其中嘉元科技和诺德股份的产量超过千吨,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其他在2020年实现4.5μm铜箔量产的企业包括龙电华鑫、圣达电气、华威铜箔、铜陵华创、福建清景等。4.5μm铜箔将成为下一代锂电铜箔的主流品种,逐步替代传统的6-8μm铜箔的市场份额。

  另外,锂电铜箔行业的竞争要素转向客户渠道、供应链管理和产品迭代能力。由于铜箔企业集中上市以及主要设备阴极辊的国产化趋势提速,过去制约铜箔扩产的设备和资金瓶颈在逐渐弱化。锂电铜箔行业的竞争进入更深层次:1)客户渠道是影响铜箔企业良品率的重要的条件,对企业的成本管控影响显著;2)随着铜箔企业产能规模扩大,供应链管理压力增加;3)依靠技术迭代实现产品的优点,获得超越市场的盈利能力。以上三点料将成为锂电铜箔行业后续竞争的关键要素。

  2021年四季度以来,全球铜价变动主要是跟随宏观政策和预期波动,供应和需求双弱格局始终没变化,低库存制约铜价下行空间,但是高企的价格抑制消费,铜价可能会呈现高位震荡走势。从宏观层面看,当前国内外经济政策出现错位,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而中国央行降息,表明国内政策进入发力阶段。由于我国铜消费占比较大,国内稳增长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对冲了美联储紧缩的利空效应,铜价可能保持高位震荡。从供需面看,累积库存不利于铜价高位运行,未来库存累积进度决定铜价下跌的幅度和节奏。

  *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本文内容为Vin投研基于公开资料梳理完成,供参考学习使用,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